爭搶億萬級安防肥肉 目前已有15家機器人公司入局
2018/8/18 12:32:16 點擊:
在人工智能據走向了產業落地的關鍵節點,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興起、國家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的實施,人工智能首戰瞄準了安防行業。各企業紛紛入局,機器人公司開始加入到安防行業中來。據了解,目前僅在國內做安防機器人的企業15家。近日,更是有京東、優必選等知名企業推出其安防/巡檢機器人?梢哉f ,安防行業成為了服務機器人企業探尋落地方向的一個重要嘗試。
國際上安防機器人的研究在1991~1994年開始起步,2011年后加速增長,目前該領域的創新潛力巨大,Knightscope、Cobalt Robotics就是國外安防機器人領域中的典型企業。機器人技術強國日本,也在該領域申請了大量的國際專利。業內人士預測,國際安防機器人市場很可能被日本大面積占領,甚至壟斷,但從市場上看,國外企業還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安防機器人市場的計劃。國內方面,安防機器人的探索也正在加速,盡管這一領域尚處在發育早期,但國內目前已布局的企業達到了15家。在應用場景上也區分了室內、室外兩個方面,在產品形態上,也有輪式和軌道式兩種基本形態。
及時處理險情是其優勢
安防機器人是服務機器人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之一。從使用場景上說,安防機器人應用的場景是非常廣的,機場、倉庫、園區、;髽I、銀行、商業中心、社區等都需要巡檢和安全防護。
傳統的安防基本是靠人力進行巡邏的,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,保安行業也有著高達55%的流失率,很多單位越來越難招到保安。這種重復性高、簡單的工作崗位在將來很少有人愿意去干,因此在這種剛需驅動下,安防機器人就應運而生了。由于可以24小時全天候運轉,一個安保巡邏機器人可以抵上3個安保人員執行巡邏任務。
不過,目前安防機器人上不能完全取代人力,其出現的目的是在人類完全控制下協助人類完成安全防護工作。因此,協助人類解決安全隱患、巡邏監控以及災情預警等成為了安防行業對機器人提出的基本要求,人們希望在險情發生前、中、后期機器人能到達第一現場,這在;瘓鼍跋率菢O為必要的。
現階段,由于底盤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,安防機器人的移動以及視覺識別能力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方案。在配置方面,安防機器人會內置攝像頭,GPS技術,機器視覺和語音交互等AI技術。然而,要滿足安防的需求,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,還需要具有對險情主動處理的擴展能力,比如報警、滅火、噴射捕捉網等等。
安防機器人的優勢在于,可以24小時待工、實時預警報警、360度無死角監控。尤其在夜晚,人流量較少、犯罪活動潛發的情況下,相比于智能監控攝像頭,安防機器人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。盡管,安防機器人暫時還難以像人一樣靈活,但搭載的擴展能力模塊,仍然可以起到滅小型火勢、威懾壞人的作用。
避開智能攝像頭 找準剛需點
盡管站在了安防行業這一巨大需求口上,又有多家企業紛紛布局,但安防機器人想真正走入到安防產業內,仍有非常長的路要走。
首先,按照當前的市場形勢來看,服務機器人尚且還有諸多問題沒有解決,異軍突起的安防機器人似乎也難以形成規;瘧。導航定位、計算機視覺、目標跟蹤、移動與運動控制、檢查/巡檢、算法、目標檢測與識別、傳感器、網絡以及人機交互是安放機器人的十大技術熱點,而這十大技術熱點中最核心的就是機器視覺、人機交互以及移動底盤。
在人機交互方面,安防機器人并不會將其作為重點,但移動能力仍是一個關鍵。由于,安防機器人所面臨的場景,可能是平穩的室內,可能是不平坦的戶外環境,所以對機器人的移動底盤要求非常高。然而目前,市面上能覆蓋全地形的安防機器人產品并不多。當前的安防機器人還無法走上臺階,一旦不法分子走上臺階或者高坡,安防機器人也只能干瞪眼了。
與此同時,在軟件方面安防機器人也需要更具深入地研究。目前看來安防機器人還很難識別小臺階等障礙物,也就是識別功能還需要研發人員不斷開發,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算法并進行實地調試。
此外,安防機器人的高成本將會是阻礙其落地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。據產業內人士透露,目前市面上的安防機器人產品售價大致在20萬~80萬之間。而較高的成本并不來自于人機交互等軟件,而是在于硬件方面——多傳感器的使用,搭載的傳感器越多,安防機器人的價格就越貴,這也是整個商用服務機器人售價偏高的普遍因素。不過,產業內人士也在積極探索將成本下降的方式,如果實現量產售價也會進一步降低。
不過,目前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,傳統的安防行業也在面臨著智能的升級,尤其是智能攝像頭、智能閘機門禁系統等,正在陸續更新我們的周遭。想要撼動價格更親民的智能攝像頭,安防機器人還需要許多的路要走,但在智能攝像頭鞭長莫及的移動領域,安防機器人還是有其剛需存在的。
安防市場是塊億萬級的大蛋糕
目前,安防行業正處在物聯網與AI技術革命的中心,在人工智能技術沖擊下,傳統安防行業不得不進行技術和模式轉型,AI安防時代正在到來,因此安防行業也蘊藏著新的市場機會。
有數據顯示,全球安防服務行業近年來呈現快速的發展趨勢。從2015 年的 2181 億美元到2020年估計的3150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可以達到7.6%。國內方面,2016 年國內安防市場規模接近 5700億元,未來五年國內安防行業將保持10%以上的增速, 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向9000億元規模進軍 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元。
我們回頭看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,從2013年起中國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機器人市場,未來10-15年有絕大可能仍將保持在這一位置。而在研發投入上,中國也下了不少力度。據IDC預測:2018年全球機器人和無人機解決方案的支出將達到1031億美元,其中機器人技術支出將達到940億美元,占整個2017-2021年預測支出的90%以上。其中,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將占機器人支出的最大份額超過70%,其次是服務機器人和消費機器人。同時,中國擁有著機器人產業完整的產業鏈條。
因此,守著億萬級的安防市場蛋糕,在國家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的大環境下,結合著中國機器人完善的產業鏈條,安防機器人可以說站在了產業和行業兩個順風口上。
結語:安防行業成為服務機器人的新目標
雖然商用服務機器人產業現在面臨著落地難的現狀,但并不代表市場不存在剛需。服務機器人作為一個概念,其形態和服務場景是廣泛多樣的!皺C器人”作為硬件產品,大家會更關注它的實用價值,而不是停留在“耍嘴皮”上。雖然目前軟件層面上,人工智能可以下達指令,但還需有硬件設備進行支配。
現階段,人工智能只是弱人工智能階段,產品也是基于軟件層面的。不過,人工智能未來的趨勢必定是軟硬協同的,而這一點目前在芯片層面上表現的更加明顯。在硬件技術尚不成熟的時期,企圖以軟件服務帶動“機器人”這種大型復雜的硬件產品市場起飛,難度可想而知。
不過,具有巨大需求缺口的安防行業,似乎正成為服務機器人的新方向。但安防機器人能否替代視頻監控和安保人員,成為安防領域的最佳選擇,還需要市場的驗證。
文章轉載鏈接:華強智慧網 http://news.hqps.com/article/201808/298827.html
國際上安防機器人的研究在1991~1994年開始起步,2011年后加速增長,目前該領域的創新潛力巨大,Knightscope、Cobalt Robotics就是國外安防機器人領域中的典型企業。機器人技術強國日本,也在該領域申請了大量的國際專利。業內人士預測,國際安防機器人市場很可能被日本大面積占領,甚至壟斷,但從市場上看,國外企業還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安防機器人市場的計劃。國內方面,安防機器人的探索也正在加速,盡管這一領域尚處在發育早期,但國內目前已布局的企業達到了15家。在應用場景上也區分了室內、室外兩個方面,在產品形態上,也有輪式和軌道式兩種基本形態。
及時處理險情是其優勢
安防機器人是服務機器人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之一。從使用場景上說,安防機器人應用的場景是非常廣的,機場、倉庫、園區、;髽I、銀行、商業中心、社區等都需要巡檢和安全防護。
傳統的安防基本是靠人力進行巡邏的,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,保安行業也有著高達55%的流失率,很多單位越來越難招到保安。這種重復性高、簡單的工作崗位在將來很少有人愿意去干,因此在這種剛需驅動下,安防機器人就應運而生了。由于可以24小時全天候運轉,一個安保巡邏機器人可以抵上3個安保人員執行巡邏任務。
不過,目前安防機器人上不能完全取代人力,其出現的目的是在人類完全控制下協助人類完成安全防護工作。因此,協助人類解決安全隱患、巡邏監控以及災情預警等成為了安防行業對機器人提出的基本要求,人們希望在險情發生前、中、后期機器人能到達第一現場,這在;瘓鼍跋率菢O為必要的。
現階段,由于底盤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,安防機器人的移動以及視覺識別能力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方案。在配置方面,安防機器人會內置攝像頭,GPS技術,機器視覺和語音交互等AI技術。然而,要滿足安防的需求,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,還需要具有對險情主動處理的擴展能力,比如報警、滅火、噴射捕捉網等等。
安防機器人的優勢在于,可以24小時待工、實時預警報警、360度無死角監控。尤其在夜晚,人流量較少、犯罪活動潛發的情況下,相比于智能監控攝像頭,安防機器人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。盡管,安防機器人暫時還難以像人一樣靈活,但搭載的擴展能力模塊,仍然可以起到滅小型火勢、威懾壞人的作用。
避開智能攝像頭 找準剛需點
盡管站在了安防行業這一巨大需求口上,又有多家企業紛紛布局,但安防機器人想真正走入到安防產業內,仍有非常長的路要走。
首先,按照當前的市場形勢來看,服務機器人尚且還有諸多問題沒有解決,異軍突起的安防機器人似乎也難以形成規;瘧。導航定位、計算機視覺、目標跟蹤、移動與運動控制、檢查/巡檢、算法、目標檢測與識別、傳感器、網絡以及人機交互是安放機器人的十大技術熱點,而這十大技術熱點中最核心的就是機器視覺、人機交互以及移動底盤。
在人機交互方面,安防機器人并不會將其作為重點,但移動能力仍是一個關鍵。由于,安防機器人所面臨的場景,可能是平穩的室內,可能是不平坦的戶外環境,所以對機器人的移動底盤要求非常高。然而目前,市面上能覆蓋全地形的安防機器人產品并不多。當前的安防機器人還無法走上臺階,一旦不法分子走上臺階或者高坡,安防機器人也只能干瞪眼了。
與此同時,在軟件方面安防機器人也需要更具深入地研究。目前看來安防機器人還很難識別小臺階等障礙物,也就是識別功能還需要研發人員不斷開發,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算法并進行實地調試。
此外,安防機器人的高成本將會是阻礙其落地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。據產業內人士透露,目前市面上的安防機器人產品售價大致在20萬~80萬之間。而較高的成本并不來自于人機交互等軟件,而是在于硬件方面——多傳感器的使用,搭載的傳感器越多,安防機器人的價格就越貴,這也是整個商用服務機器人售價偏高的普遍因素。不過,產業內人士也在積極探索將成本下降的方式,如果實現量產售價也會進一步降低。
不過,目前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,傳統的安防行業也在面臨著智能的升級,尤其是智能攝像頭、智能閘機門禁系統等,正在陸續更新我們的周遭。想要撼動價格更親民的智能攝像頭,安防機器人還需要許多的路要走,但在智能攝像頭鞭長莫及的移動領域,安防機器人還是有其剛需存在的。
安防市場是塊億萬級的大蛋糕
目前,安防行業正處在物聯網與AI技術革命的中心,在人工智能技術沖擊下,傳統安防行業不得不進行技術和模式轉型,AI安防時代正在到來,因此安防行業也蘊藏著新的市場機會。
有數據顯示,全球安防服務行業近年來呈現快速的發展趨勢。從2015 年的 2181 億美元到2020年估計的3150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可以達到7.6%。國內方面,2016 年國內安防市場規模接近 5700億元,未來五年國內安防行業將保持10%以上的增速, 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向9000億元規模進軍 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元。
我們回頭看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,從2013年起中國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機器人市場,未來10-15年有絕大可能仍將保持在這一位置。而在研發投入上,中國也下了不少力度。據IDC預測:2018年全球機器人和無人機解決方案的支出將達到1031億美元,其中機器人技術支出將達到940億美元,占整個2017-2021年預測支出的90%以上。其中,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將占機器人支出的最大份額超過70%,其次是服務機器人和消費機器人。同時,中國擁有著機器人產業完整的產業鏈條。
因此,守著億萬級的安防市場蛋糕,在國家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的大環境下,結合著中國機器人完善的產業鏈條,安防機器人可以說站在了產業和行業兩個順風口上。
結語:安防行業成為服務機器人的新目標
雖然商用服務機器人產業現在面臨著落地難的現狀,但并不代表市場不存在剛需。服務機器人作為一個概念,其形態和服務場景是廣泛多樣的!皺C器人”作為硬件產品,大家會更關注它的實用價值,而不是停留在“耍嘴皮”上。雖然目前軟件層面上,人工智能可以下達指令,但還需有硬件設備進行支配。
現階段,人工智能只是弱人工智能階段,產品也是基于軟件層面的。不過,人工智能未來的趨勢必定是軟硬協同的,而這一點目前在芯片層面上表現的更加明顯。在硬件技術尚不成熟的時期,企圖以軟件服務帶動“機器人”這種大型復雜的硬件產品市場起飛,難度可想而知。
不過,具有巨大需求缺口的安防行業,似乎正成為服務機器人的新方向。但安防機器人能否替代視頻監控和安保人員,成為安防領域的最佳選擇,還需要市場的驗證。
文章轉載鏈接:華強智慧網 http://news.hqps.com/article/201808/298827.html
- 上一篇:沒有啦
- 下一篇:2012年年度總結及表彰大會;2013年迎新春慶元旦文藝晚會 2012/5/23